NFT 新無形資產|數碼資產 創造 被動收入 (有片)

區塊鏈 及 加密貨幣 的應用愈趨普及化,在科技界產生了一種新的 無形資產,非同質化代幣 NFT (Non-Fungible Token)。

所謂 非同質化代幣 NFT,以普通人都可以理解的話來說,是把一個數據,在 區塊鏈 上記錄其獨有特性的一個數碼檔案,可以把這個數碼檔案看成是一個證書,上面寫明甚麼人擁有這項資產。而且,透過 NFTs 交易,還可為創作者帶來 被動收入。

因為可以產生 買賣價值 及 被動收入,世界各地的不同界別的 創作者 紛紛投入 NFT市場,NFTs 作為 數碼資產 的概念正在形成並席捲全球,有人認為 NFT將繼 Bitcoin 之後,成為下一個科技熱潮。

香港首件NFT《小朋友齊打交》GIF圖賺95萬

在買賣 NFTs「加密藝術品」的熱潮下,創下不少天價成交,包括Twitter創辦人 Jack Dorsey 於2006年的第一條貼文,早前就以291萬美元拍賣賣出。

向來緊貼潮流的香港人亦絕不輸蝕,經典遊戲《小朋友齊打交》創作者王國鴻(Marti)近月就把遊戲中的角色變成300張GIF圖 NFTs 放上網出售,成為首個香港 NFT代表。

《小朋友齊打交2》
《小朋友齊打交2》

Marti 接受媒體專訪表示,他希望透過今次的 NFT買賣回饋支持他多年的玩家,目前已賣了四分一,賺取了63枚以太幣(約95萬港幣)。他表示,收益將會用於改良《小朋友齊打交2》解像度,及將遊戲重寫,目標是於平台Steam上架。

在 Marti 成功打響香港頭炮後,陳奐仁 近日亦將單曲《Nobody Gets Me》放上平台拍賣,第五天就已被人用6枚 以太幣(約9.1萬港幣)競投賣走,成為首位發行 NFT數位資產的華語音樂人。

陳奐仁(Hanjin Tan) 為首位發行 NFT 數位資產的華語音樂人
陳奐仁(Hanjin Tan)

NFT顛覆「收藏品」認知

NFT(Non-Fungible Token)中文為「非同質化代幣」,聽名字令人難以理解,事實上,NFT是指把資產存放和記錄於 區塊鏈 之上的形式,可以是一張GIF圖一條影片一張照片或是一首歌曲;然後人們再透過加密貨幣獨立買賣,買入代表該資產於區塊鏈上的「身份證」。

不過,交易後擁有者並無買斷作品的流通權,網民依舊可以合法地在網上觀賞及複製該件NFT。

這個做法猶如顛覆了大家過去對「收藏品」的認知;傳統收藏家以往都會把收藏珍而重之,但買賣 NFTs 的人並不介意大家可隨意觀賞及存有複製品,因他們深信擁有該段代表作品的專屬和無法竄改偽造之數碼代碼,就是價值所在。

非同質化代幣NFT vs 同質化代幣FT

NFT這個 數碼資產 與我們平常所講的 虛擬貨幣,例如 比特幣 (Bitcoin)、以太幣 (Ether)等有別,我們視這類 虛擬貨幣 為「同質化代幣」(Fungible Token,FT):理論上,每一個 FT 代幣與另一個代幣是一樣的,沒有分別。

而 NFT每個分別代表不同的資產,各有不同價值,各具唯一性,獨一無二,不能被替換,而且也不可以分割。

舉例說明,以法定貨幣來說,一張100元鈔票,可與其他100元鈔票進行互換。互換之後,你換得的100元,跟你之前擁有的100元,其價值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兩張鈔票完全一樣,是同質的、沒有差異性的。

這種同質性,無疑是 法定貨幣 用來進行互換或交易所必具的屬性。作為交易或交換媒介,這種「同質性」是可取的,因為可使交易能有效率地完成。

非同質化代幣 NFTs 的唯一性,其所代表的資產可以是一幅畫作、電子藝術作品、電子檔案,甚或代表現實世界中的某個物品,因此便同具唯一性、不可替換性。

數碼藝術品 近7000萬美元成交

如果一直有跟蹤 區塊鏈 市場的發展,會發現自2017年起,已經興起了多個 NFT數碼藝術品,英國拍賣平台佳士得(Christie’s)早前以接近7,000萬美元的天價,以「非同質化代幣」形式,賣出了 數碼藝術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一時之間,NFT 便變得更火熱。

NFT  -《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 BBC News
NFT -《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

另一例子,加密貓(Cryptokitties)是其中的佼佼者。加密貓這款遊戲,是在以太坊平台上建構,允許玩家收集、飼養,以及交換 虛擬貓。每一頭貓都具有不同的屬性組合,例如年齡、品種,毛色等等,在2017年底,當時一枚 比特幣 的價格約為2萬美元,加密貓代幣 的價錢高峰時達到17萬美元。

NFT - Cryptokitties
NFT – Cryptokitties

NFT數碼資產浪潮興起 4大因素

目前 NFT興起的熱潮,價格瘋漲,原因有四:

第一,過去大半年,加密貨幣 的價格飊升得非常厲害,從2020年3月17日,當時 比特幣 的最低價格約在5,200美元,但到今年最高曾升至6萬美元以上,一年之內升幅逾10多倍。加密貨幣 如此凌厲的升勢,必然吸引投資者的眼球,影響之下,NFT便成為「新寵兒」,投資者 和投機者買賣興趣大增。

第二,在 加密貨幣 市場大有斬獲的人,很多都是 去中心化 加密貨幣 的忠實擁護者,相信 中央集中化管理 的貨幣制度已無法適應資訊世界的變化,不少央行濫發貨幣供應,是惡性 通貨膨脹 的根源,因而深信一個 去中心化 的貨幣市場,將可取代舊有的中心化管理 貨幣體系,對 加密電子貨幣 信心十足,故把若干資源投放到 加密貨幣,包括 NFT上。

第三,目前各國央行都以極其寬鬆的 貨幣政策,期望刺激肺炎疫情後的經濟復甦,導致全球資金氾濫,不少投資者四處尋找投資機會,NFTs 便因而備受青睞。

第四,投入資金到 NFTs 最多的幾個人,包括在佳士德拍賣平台上買入 NFTs 數碼藝術品 的人,都是「行內人士」,其實就是那些做 加密貨幣、去中心化金融 甚至 數碼資產 的「大戶」。

對他們來說,買入這些 NFTs 數碼藝術品 本身,未必是一種投資決策,反而更多是做 宣傳推廣:以7,000萬美元購入 數碼藝術品,全球主要的紙媒和網媒都大肆報道,這個宣傳工作,比用錢去做廣告宣傳推廣效果更大,何樂而不為?

NFT 七大交易平台

事實上,買賣 NFTs 的平台也是盤大生意。現時市面主要有七大交易平台,包括最熱門的綜合平台 OpenSeaRarible,兩者佣金只收2.5%相對便宜,因而較受歡迎。根據DappRadar 過去30日的統計,排名頭10的 NFTs 交易額已合共超過5.2億美元。

NFT Marketplace - Rarible & OpenSea
NFT Marketplace – Rarible & OpenSea

當中美國職業籃球賽 NBA,跟加拿大初創公司 Dapper Labs 合作打造的 NBA Top Shot 平台,就以透過買賣明星球員於比賽中的精華片段 NFTs 而大受歡迎,一個月有多達1.78億美元的交易。

其餘的 NFTs 買賣平台有 Exclusive Creator,SuperRare,Nifty Gateway及Open Protocol。

NFT 買賣 注意事項

區塊鏈 專家李思聰提醒買家,要清楚查證 NFTs 的真偽才可入手,「可以睇吓官方渠道,例如 Twitter、Facebook及 Instagram等等,如果啲名人同明星出售 NFTs 佢哋多數都會提及。」美國女星 Lindsay Lohan 鑄造了全世界首個全首單曲 NFT時,亦有於官方 Twitter 上同步宣告。

另外,買入 NFT,並沒有買入其版權。以 數碼藝術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為例,買家不可以把它的構圖做T恤的設計圖案,或用作任何商業用途。其實買入的,只是供一己收藏、可以向外吹噓或炫耀的數碼資產「擁有憑證」。

想了解更多版權相關的知識產權概念,可以瀏覽《一文看懂知識產權》。如何透過知識產權創造有形價值的例子可以參考Marvel的經驗《Marvel 將「無形資產」變「有形資產」》

NFT 創造 被動收入

傳統藝術品的 原創者 只可以在第一次出售時獲得收益,而出售的價格參差,令收入不穩定,難以全職創作。

NFTs 另一獨特之處是,將來買家再將作品轉手時,原創者可於每次交易收益中獲取某比例的回報,如果作品受歡迎,便可以不斷為原創者帶來 被動收入。

根據Marti的訪問分享:「以前做遊戲好講求零售價,一係賣遊戲,一係賣遊戲內嘅虛擬產品,但呢啲都好容易被hack同破解,最後破解平台就賺咗你本先嘅收入。好多創作人因為未能糊口而被迫停止創作,我覺得好可惜。

原創者 有分成,令我哋可以專心創作去令自己產品出名就可以,如果有一億人免費玩我個遊戲,變相遊戲出名,我嘅 NFT價值都提升,咁我就可以不停有 被動收入,而唔洗諗太多點樣幫遊戲搵 批發商,或係傾合約嘅事。」

數碼資產 兩類主要買家

現時買入 NFTs 的人主要有兩類,一是希望收藏該件作品,相信它有升值潛力,另一種是「課金」心態,希望以眾籌以外方式支持喜歡的創作人。

作為創作人,Marti認為 NFTs 比眾籌優勝之處是 手續費 較低,眾籌連及付款手續費等,平台大約會收8至10%。更特別的是,NFT這件事甚為浪漫,他形容:「收藏家同創作人嘅命運有個相遇,永遠刻在 區塊鏈 之上。」

NFTs 數碼資產 出售策略

參考以上《小朋友齊打交》的媒體訪問為例,Marti起初於鑄造及放售其作品時雖沒太多期望,但有做足功課,他先從平台入手, 選擇主流及人流多的平台,例如 OpenSea 及 Rarible。

在定價上,Marti 開始時相對保守以試水溫,「我第一隻 NFT係定價0.01枚以太幣(154元港幣),當我見到價錢有承托,我就會慢慢提價賣。」目前《小朋友齊打交》主角Davis 的部分 NFTs 已逐漸提價至3.06枚以太幣(約4.7萬元港幣)。

Marti 建議 創作者 需管理好收藏家的期望,「要畀 收藏者 知道如果佢想儲你嘅作品,預算係幾多,第二係佢哋要知道你唔會不停濫發 收藏品,因為如果你發得愈多,就可能會溝淡佢哋手上 收藏品 嘅價值。」如果有提價打算,亦可以預先表態,讓收藏家感覺到早買的 收藏品 會保值。

而Marti是次選擇以定價而非 拍賣出售,是考慮到買家成本。因除了創作者每鑄造一款 NFT就需要付0.025枚以太幣(382元港幣)礦工費外,買家另需要付約0.01至0.04枚以太幣(154至611元港幣)礦工費,實價要視乎當時 區塊鏈 的繁忙程度。

如果是以 拍賣形式 進行,競投者每出一口價或是取消開價也要每付一次礦工費,即使最後競投失敗,這筆礦工費亦不會被退還,變相令買家成本大增。所以Marti認為:「除非我個件作品比較貴,否則我暫時都唔會採用 競投方式。」

NFT 發展前景

今次的 NFT熱潮雖聚焦在 藝術品市場 之上,但發展絕非局限於此。NFT這個概念同時可以包含很多東西,套在不同資產之上,可以係一個單位一張保單一張債券,大家可當成一種記錄,如果個樣資產可能轉讓,即會有二手市場。

如果這類資產的市場地位獲進一步肯定,例如一件 藝術品,未來或可以用來作為 抵押品,於 區塊鏈 上抵押借貸,變相可以成為 融資工具。

總而言之,NFTs 是否真的是革命性投資新模式,實在有待觀察其進一步發展,但從目前的情況看,NFTs 是一個帶有濃厚投機性的交易。

留意,任何投資買賣均涉及風險,無論是想直接購入 NFTs 收藏或是過過熱潮癮,大家也要緊記做足功課才好入場。

讓我們與您締造成功品牌

Recent Posts

我們的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