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中國喬丹」與NIKE的Air Jordan品牌,及「紐巴倫」與New Balance的商標權訴訟後,歷史悠久的日本無印良品(Muji),亦於內地輸掉了商標權官司,部分商品未來或只能標示「Muji」,即不能使用「無印良品」。日本無印良品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劃(良品計劃)已提出上訴,勝訴的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北京棉田)則稱,其品牌創立與日本「無印良品」無關。
誕生於1980年的日本「無印良品」,主推服裝鞋帽、辦公用品、生活雜貨、化妝品等商品,廣為人知,2005年在內地開設第一家實體店舖,目前已有超過200家分店。涉事的內地「無印良品」,從店面到產品都和日本「無印良品」相似,不過其英文名字是「Natural Mill」。
日本無印良品:盡最大努力取回商標
這場「無印良品」商標權風波始於2000年,當時日本無印良品尚未進入內地,海南南華實業貿易公司則向商標局註冊「無印良品」文字商標,並在2004年轉讓給2000年成立的北京棉田紡織品。2011年,由北京棉田任股東的「北京無印」成立,並獲北京棉田授權在內地獨家使用有關商標。
良品計劃2001年起向內地商標局提出異議但不果,2009年提起訴訟,同樣不成功。去年12月,北京棉田提出訴訟,法院裁定,日方在內地銷售的部分商品標識「錯誤使用」了北京「無印良品」商標,須向北京棉田支付約62萬元人民幣,並在門店發出侵權聲明,引起關注。良品計劃近日表示,將盡最大努力取回商標,又透露今年1月已提出上訴。
商標官司未完,北京無印近月在北京開設了實體店舖。共青團北京市委機關報《北京青年報》觀察後直言,「該店舖裝修風格、售賣商品確實都與日本無印良品相似……給人第一印象是,這裏有日本無印良品店」,惟仍有不同之處,如「店舖面積不大」、「貨品種類、數量相對較少」,「有『無印工坊』或者是『Natural Mills』字樣」,以及「商品價格比日本無印良品便宜一點」等。
《北京青年報》觀察期間,有顧客向店員查問是日本無印良品子品牌,還是「山寨」無印良品店,店員回答:「我們是中國的無印良品。」《北京青年報》形容,「北京也有一家本土無印良品店」。
北京棉田:品牌創立與日本「無印良品」無關
面對質疑,北京棉田微信公眾號月初發聲明,指該公司是24類商品上的「無印良品」商標合法持有人,強調「該商標早已由最高人民法院確權,不存在任何爭議」。
至於其「無印良品」由來,北京棉田稱,上世紀90年代,海南南華實業貿易公司生產出一款植物染毛巾,以「無印染」的概念追求「優良品質」,時值亞洲華語歌壇上「無印良品」組合的歌曲廣為流行,於是將這款毛巾取名「無印良品」,故「該品牌創立完全與日本『無印良品』無關」。
北京棉田又說,「不使用就不保護」是全球通行規則,「日本『無印良品』2005年才進入中國,此前除搶奪棉田公司的商標外,沒有任何實際使用行為」。
(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