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於2019年尾出現,近月隨著中國春運展開,以井噴式爆發,中國多個城市淪為疫情重災區,疫情於1月中旬由中國蔓延全球多個國家,美國在治療確診患者過程中取得進展。《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1月31日刊登的病例報告指出,美國首名確診罹患「武漢肺炎」的病患,在接受依波拉病毒實驗性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治療後,恢復狀況良好,被各界視為對抗武漢肺炎的一道曙光。
這項藥物是由美國吉利德科學公司(Gilead Sciences)所研發,「瑞德西韋」原來是針對伊波拉病毒而研發,發現新冠病毒肺炎可能有效後,為協助對抗疫情,日前向中國政府免費提供配方及試檢,並從2月3日起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進行臨床試驗,以幫助治療武漢肺炎患者。
突然,武漢病毒研究所於2月4日在官網發表「我國學者在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藥物篩選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一文,表示具有知識產權壁壘的藥物「瑞德西韋」,他們依據國際慣例,從保護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已於1月21日申報了中國發明專利(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用途),並將通過PCT(專利合作協定)途徑於全球協定國家同時註冊,消息一出各界譁然,引發外界質疑武漢病毒研究所行業道德操守和動機。
2月6日吉利德科學公司發言人麥奇爾(Ryan McKeel)表示,「瑞德西韋」在世界其他地區擁有專利,包美國及中國,2016年更進一步就針對「瑞德西韋」在冠狀病毒上的應用,在全球申請了更多的專利,但在中國,對於冠狀病毒應用的專利申請至目前仍未獲批准。即是說武漢病毒研究所在有關應用上的專利申請比吉利德提交申請遲了3年多,即使有人罔顧道德,惡意搶註,也未必可以得逞。根據中國專利法,在申請在先的原則下,中方的申請在吉利德之後,如專利條件相同,理應先考慮在先申請者的權益。
在中美貿易戰對知識產權問題剛有協議之時,在外界為協助抗疫而開放藥方的情況下,受助方竟然急不及待註冊專利,實在有欠公道,讓世界再一次見識中國式知識產權操作模式。目前有解釋說,搶註是為了民眾利益,因為如不搶先註冊,以後這種藥的供應、價格上都保證不了:「中國如果有了「瑞德西韋」藥物用途專利,其他的專利我們可以和國外公司進行交叉許可,這也是一種談判手法。」,真是天生異稟才能明白的神邏輯。此藥是他人研發的,應用在冠狀病毒也是他人發現已贈予測試及使用,如真的需要註冊作防範保護,大可以與藥廠簽訂使用協議並協助對方申請專利,而非據為己有,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
此事讓大家長知識的同時,亦學會了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也要懂得保護自己,吉利德讓我們上了一課。在世界的視線下,相信中國知識產權局對以上兩宗申請會有公平的批覆。
資料來源:
明報新聞網 https://news.mingpao.com/
新唐人電視台 https://www.ntdtv.com/
自由時報 https://news.ltn.com.tw/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http://www.rfi.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