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二十一世紀,傳統商貿正面臨網絡化轉型的大時代,大部份商貿活動,例如零售業或服務業再不局限於實體商舖,取而代之的是網上平台,因前期投入的成本低,令網上商貿百花齊放,亦因網絡不設地域限制,令業務發展可以更廣闊更迅速。
受惠於智能手機與電子支付的普及,電子商務(E-commerce)日趨盛行,各地網購平台急速發展,例如亞馬遜(Amazon)、eBay、阿里巴巴、天貓等,就連社交媒體Facebook、微信等也讓用戶開店銷售。當大家享受這些全球化的電商模式時,必須注意商業活動賴以順利發展的知識產權保護,因知識產權是具地域性的,用戶需完成電商平台當地的知識產權註冊。
越來越多電商平台增設知識產權審批條件,近年接到很多客戶求助,於申請進入電子商貿平台時,被要求提供相關商標於當地商標註冊證明,因此急需註冊。以中國內地電商平台「天貓」為例,申請者需提供相關的中國商標註冊證明,方可成為其商家。
即使個別平台未有知識產權規定,只要是跨境的商業活動,也會存在風險。例如香港註冊商標於中國內地不會受法律保護的,需另行註冊商標方可獲保護。在沒商標註冊的情況下經營,輕則被假冒品牌,影響業績或被搶註商標,無法註冊。重則是當地已有近似註冊商標存在,獲悉時已是收到對方的律師信,需面對法律訴訟及天價的賠償金額。
若要妥善安排知識產權,最簡單是當創立品牌時,除完成本地商標註冊外,需考慮可見將來的預期拓展地區,及早進行當地商標查冊或直接申請註冊,避免因商標問題影響品牌的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