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val(漫威漫畫)今天無人不識,但你可知道Marvel曾經瀕臨破產?90年代美漫市場步入蕭條,漫畫市場兩大巨頭分別是 Marvel 及 DC (Detective Comics),而當時老大是DC,她憑著旗下《Superman》(超人)及《Batman》(蝙蝠俠) 壓倒Marvel,並將Marvel推向破產邊緣。究竟當年發生何時,讓Marvel能逆轉勝,甚至遠遠拋離DC?答案是運用知識產權,將無形資產變有形,並以幾何式地創造無限價值。

1999年,Marvel為了生存,出售旗下經典的角色的電影版權,令她在瀕死的邊緣撿回生命,主要出售角色如下:
- 「Spider-Man」(蜘蛛俠)賣給Sony Pictures,
- 「X-Men」(變種特攻)及「Fantastic Four」 (神奇四俠)賣給20th Century Fox,
- 「HULK」(變形俠醫)則是賣給了Universal Pictures。
2005 年,Marvel以其餘下的部分漫畫人物作為抵押,從美林銀行貸款 5.25 億美元,開始獨立籌拍電影《Iron Man》(鐵甲奇俠),背水一戰。結果,《Iron Man》在全球獲得了 5.85 億美元票房!而Marvel開始長達這 10 年的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 MCU(漫威電影宇宙)的構成!

在《Iron Man》大賣後,Marvel Studios 聲名大噪,於2009年被Walt Disney Studios收購,成為其下子公司。Marvel再透過MCU的計劃,讓不同角色互相影響,互動地提升價值,《Avengers》系列便是一例。除電影創作之外,Marvel透過知識產權授權,讓全球各地的商家生產其商品,收取可觀的授權費。

總結,Marvel透過以下途徑,將其知識產權變有形資產:
- 直接出售知識產權,取得資金;
- 以知識產權向銀行抵押,取得資金;
- 提升其知識產權的價值,吸引投資者,向公司收購或投入資金;
- 透過各自獨立的角色互動,提升相互的知識產權價值;
- 透過知識產權授權,製作不同類型的商品,收取授權費。
P.S.
2008年Marvel憑Robert Downey Jr. 飾演的《Iron Man》大翻身,因此對「Iron Man」特別照顧,讓其成為《Avengers》系列的核心角色,除了戲重,每次均有新盔甲登場。難怪「Doctor Strange」(奇異博士)寧願犧牲「時間寶石」也要救「Iron Man」。雖然《Avengers 4》會加強援「Captain Marvel」(Marvel隊長),相信最後打敗「Thanos」(魁隆)的最後關鍵仍是「Iron Man」。
